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6篇
  免费   3643篇
  国内免费   4421篇
测绘学   2108篇
大气科学   1874篇
地球物理   2149篇
地质学   7992篇
海洋学   3011篇
天文学   112篇
综合类   1074篇
自然地理   164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765篇
  2021年   955篇
  2020年   818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895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802篇
  2015年   947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1115篇
  2012年   1207篇
  2011年   1194篇
  2010年   1156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085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910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42年   2篇
  1933年   3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韩复兴  孙建国  王坤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1):4558-4567
本文针对射线类偏移成像当中的速度模型光滑处理问题,借鉴数字图像处理当中的偏微分方程法,基于能量泛函,应用变分方法导出基于速度模型的偏微分方程实现射线类偏移成像当中的速度模型的光滑处理.由于偏微分方程法具有线性叠加特性、模型解的唯一性和局部特征保持性,因此,应用该算法可以实现基于原始速度模型空间结构的模型光滑处理.通过在原始速度模型以及光滑处理后的速度模型上计算速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地震波走时、射线路径可以得出,偏微分方程法对速度模型的光滑处理能够很好地保持原始模型的空间结构,偏移成像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2.
甘肃陇中盆地会宁关公滩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陇中盆地会宁含小哺乳动物化石的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关公滩剖面沉积物记录了典型的原生沉积组构,沉积物沉积以后几乎没有受到后期的扰动.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与现今的古水流流向基本一致,表明区域西高东低的地貌至少在中更新世早期已经形成.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的矫顽力谱分析、三轴等温剩磁退磁曲线等岩石磁学结果显示: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和赤铁矿是主要的剩磁载体,但其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为主.系统退磁结果显示,在大部分样品中,磁铁矿和赤铁矿均记录了几乎相同的特征剩磁的方向,整个剖面呈现单一的正极性.另外,关公滩剖面底部河湖相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初步研究包括复齿鼠兔(Ochotonoides complicidens)、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方氏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变异仓鼠(Cricetinus varians)、大林姬鼠(Cricetinus varians)、复齿旱獭(Marmota complicidens)等六个种类,其中丁氏鼢鼠和复齿鼠兔是相对原始的种类,其时代跨越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其他都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常见的种类,该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性质表明其时代很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因此,综合磁性地层学和小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学结果,关公滩剖面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的沉积,剖面底部堆积及其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利用1988、1998、2009和2016年四期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将地学信息图谱的图形思维与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思维相结合,以距今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和滨海湿地为研究区,从景观结构和景观演替两个方面探究黄河三角洲河道、海岸线演变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距今不同时间的河道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距今时间越长的亚三角洲研究区内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越大且耕地是亚三角洲研究区中的第一优势景观类型。在1855—1889亚三角洲研究区内,除耕地和建筑用地外,其他各类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都较小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在1929—1934亚三角洲研究区内,盐田、养殖池占总面积的比例从2009年到2016年增加了近40%,涨幅明显;在1964—1976亚三角洲研究区内,各类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趋于平均;在2017至今的亚三角洲研究区内,耕地和光滩占总面积的比例较高,达到24%左右。(2)距今不同时间的海岸线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1855滨海湿地研究区内,耕地占总面积比例为60%左右,而海域占总面积比例接近于0,极差较大;在1934和1974滨海湿地研究区内,光滩、柽柳、碱蓬群落、芦苇、白茅群落占总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几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建筑用地和盐田、养殖池则呈逐渐上升趋势;2009滨海湿地研究区,河流、人工水域占总面积比例在2009年和2016年均达到32%以上。(3)根据景观类型重心变化特征,分析河道、海岸线演变对景观演替的影响程度,将不同时期亚三角洲和滨海湿地研究区景观演替分为如下几类:亚三角洲人类活动主导型、废弃河道主导型、行水河道主导型、滨海湿地人类活动主导型、废弃海岸主导型、新海岸主导型。  相似文献   
34.
综合考虑了立管疲劳安全系数取值的相关因素——立管的安全等级、设计寿命、检验周期、载荷和损伤计算方法等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的疲劳安全系数确定方法,筛选了用于计算波致疲劳和VIV(涡激振动)疲劳的随机变量,给出了立管波致疲劳与VIV疲劳安全系数的计算流程,并以某SCR(钢悬链线立管)为例进行了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优于传统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尤其适合于特殊工程方案或新颖设计的立管疲劳校核。  相似文献   
35.
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对区域用地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RUSLE模型,并辅以遥感监测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2000-2015年退耕状况及其引起的土壤保持功能变化分3个时段(2000-2005年、2005-2010年及2010-2015年)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地区2000-2015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663.83 km2,以转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转林、草地净减少面积为1113.64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15年间土壤保持功能提升显著,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壤保持量增加了56.50×104 t,2005-2010年由退耕所带来的土壤保持增加量在3段时期中最高;不同坡度等级的生态退耕引起的土壤保持增加量差别较大,总体随着坡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由退耕还林(草)带来的土壤保持效益又有所升高。研究对于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等工程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典型砖木结构农居地震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农居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砖木结构,选取典型结构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态和地震时程弹塑性分析。给出M0.5和M5两种砌筑强度砖木结构农居的前三阶特征周期和振型,并与经验周期公式值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后者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选取天津波作为地震动时程输入,分别计算不同峰值加速度下两种砖木结构农居弹塑性地震反应,给出相应的拉损伤云图,并对结构的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给出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结果表明,砌筑强度是决定结构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本文基于具备间断捕捉能力的二阶全非线性Boussinesq数值模型,对规则波和随机波在礁坪地形上的传播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型采用高阶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守恒格式的控制方程,将波浪破碎视为间断,同时采用静态重构技术处理了海岸动边界问题。重点针对礁坪上波浪传播过程中的波高空间分布和沿程衰减,礁坪上的平均水位变化,以及波浪能量频谱的移动和空间差异等典型水动力现象开展数值计算。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情况良好,验证了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备模拟破碎波浪和海-岸动边界的能力,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波浪在礁坪地形上的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水动力现象。  相似文献   
38.
参对光照变化非常敏感,研究刺参对光照的分子响应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RNA测序获取了刺参暴露于强光(“强光”)、正常光照(“对照”)和完全黑暗(“黑暗”)环境下体壁的基因表达谱情况,通过“对照”与“黑暗”,“对照”与“强光”和“黑暗”与“强光”的比较,在|log2 ratio|≥1和FDR≤0.001的标准下分别发现了1161、113和170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分析表明,“cellular process”和“binding”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类别中的DEGs富集最多,而“cell”和“cell part”在“细胞组分”类别中的DEGs富集最多。将DEGs与Kyoto Encyclopedia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上的于214、41和229条通路进行比对,发现了51、2和57条通路分别显著富集。本研究发现的光特异性DEGs可作为深入研究刺参对光照变化的生化适应机制的重要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39.
本文基于2016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Aqua、MODIS-Terra和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er Radiometer Suite)三种红外辐射计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统计了北极地区红外SST1月和7月的覆盖率及有效覆盖天数,并与Argo(Arrayfor Real-timeGeostrophicOceanography)浮标数据进行了匹配验证,直观获取北极SST误差分布情况并研究SST遥感观测能力,为更好地了解北极地区从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资料基础。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红外辐射计SST数据7月的覆盖率和有效观测天数均高于1月,1月三种数据相差不大,7月VIIRS的覆盖率和有效观测天数均优于MODIS-Aqua和MODIS-Terra,联合三种红外辐射计的覆盖率和有效观测天数相较于单星有所增加, 1月覆盖率最高为8%, 7月最高接近70%,表明多星联合探测是提高北极地区SST数据覆盖率和观测天数的有效方法;北极地区SST数据的误差普遍高于全球总体水平, VIIRS白天、夜间的均方根误差(E_(rms))均低于MODIS-Aqua和MODIS-Terra, MODIS-Aqua白天SST的E_(rms)高于MODIS-Terra,夜间则低于MODIS-Terra。综合来看, VIIRS在北极的覆盖率、有效观测天数及与浮标的匹配结果在三种红外辐射计中为最优。  相似文献   
40.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s a typical extensional continental margin, has relatively strong intraplate seismicity. Compared with the active zones of Nanao Island, Yangjiang, and Heyuan, seismicity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relatively low. However, a ML4.0 earthquake in 2006 occurred near Dangan Island(DI) offshore Hong Kong, and this site was adjacent to the source of the historical M5.8 earthquake in 1874. To reveal the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s in DI,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2006 DI earthquake using integrated 24-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onshore–offshore wide-angle seismic tomography, and natural earthquake parameters. We ascertained the locations of NW-and NE-trending faults in the DI sea and found that the NE-trending DI fault mainly dipped southeast at a high angle and cut through the crust with an obvious low-velocity anomaly. The NW-trending fault dipped southwest with a similar high angle. The 2006 DI earthquake was adjacent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NE-and NW-trending fault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wo faults with different strikes could provide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generation and triggering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s. Crustal velocity model showed that the high-velocity anomaly was imaged in the west of DI, but a distinct entity with low-velocity anomaly in the upper crust and high-velocity anomaly in the lower crust was found in the south of DI. Both the 1874 and 2006 DI earthquakes occurred along the edge of the distinct entity. Two vertical cross-sections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s of the intersecting faults revealed good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2006 DI earthquake and the low to high speed transition in the distinct entity.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itional zone might be a weakly structural body that can store strain energy and release it as a brittle failure, resulting in an earthquake-pron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